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8章 杀过运河(2 / 2)


对面那些明军京营人马,什么德行,以前我们见得还少吗,全不过是一群酒囊饭袋而已。

要是,这些明军京营人马,也都像卢象升的天雄军,祖家的关宁骑兵,亦或是那个朱勇麾下的新军那样精锐。

我们大清这些年,也不可能顺风顺水了。

趁着后面卢象升他们的人马没有追上来,尽快渡过运河,击溃那些明军饭桶出关吧。

咳咳,这一次我们不能继续在大明这里逗留了。”

岳托这个时候也及时站出来,对着多尔衮和杜度两人劝说。

不过,这个时候的岳托,脸色苍白,说话有气无力,多半坚持不了多久了。

“好,立即搜寻船只,找不到船只,立即渡河。”

多尔衮随即也果断下达命令,要强渡运河,不打算绕路。

“杀啊!”

半日后,运河北岸就响起了激烈的喊杀声,一名名渡过运河,来到北岸的清兵,立即就遭到大量明军的进攻。

双方在运河北岸边上,张开了激烈的厮杀。

渡过运河的,主要是清军的汉八旗步卒,鞑子骑兵和蒙古骑兵想要渡过运河,可比这些步卒麻烦多了。

多尔衮指望这些步卒,能够击溃对岸明军,先取得一个立足点,再让他们骑兵渡河过去。

而随着清军步卒渡河来到北岸,早就枕戈待旦守在这边的上万明军将士,立即由孙应元和周遇吉两人亲自率领,冲杀上去。

“放箭!”

嗖嗖嗖!

火炮,开火!

轰隆隆!

“射击!”

砰砰砰!

运河北岸的明军,在清兵渡河的时候,就疯狂的用各种远程武器攻击他们。

凭借火炮和火铳,弓箭的打击,在两万清军步卒,还没有抵达运河对岸的时候,就已经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代价。

噗嗤!

“啊!”

两军在运河北面,展开了激烈厮杀。

如果要是轮单打独斗,这些明军士卒还真不是这些清兵的对手,但奈何明军兵力是清军的好几倍。

质量不够,数量来凑。

明军士卒往往四五个人,打清兵一个人,即便是这些明军士卒再孱弱,也不是这些清兵可以轻易击败的。

“跟我杀!”

鳌拜大吼着,领着一队清兵冲杀向一大队明军士卒,要想夺取北岸河滩一处,掩护后面的多尔衮他们渡河。

“大人,清军开始渡河了,目前孙应元和周遇吉来两位将军,在率领七万大军誓死阻挡。”

一处山坡上的杨嗣昌,此时收到一名锦衣卫士卒的汇报,报告前方运河北岸的战事。

“知道了清军的渡河点就好,再派三万人马过去支援他们。”

“杀!”

激烈的厮杀,整整持续了半日的时间,正在七万明军,竟然渐渐呈现败势,被两万清军步卒压着打。

很快,清兵就将运河北岸腾出来,让南岸更多的鞑子骑兵和蒙古骑兵渡河。

“是援军,是我们的援军,跟本官杀啊!”

远看,明军这边就快要坚持不住了,孙应元往后面一看,三万明军赶来支援他们,顿时大喜,大声喊道。

果然,因为孙应元这么一喊,眼看就要被清兵杀崩溃的数万明军士卒,又找到了些勇气,继续坚守下来,和清兵厮杀。

同时,清军这边选择的渡河点,也不只一处。

清军一共选择了三处渡河点,杨嗣昌指挥十五万明军,在沿河北岸防守,立即就发现了各路渡河的清军。

杨嗣昌亲自领一路人马抵抗鞑子,孙应元和周遇吉领一路军守中路,抵御中路进攻的这路鞑子,他们这边也是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

经过两个时辰的厮杀,清军步卒终于将北岸的明军大军击败,让对岸的多尔衮等鞑子骑兵和蒙古骑兵开始渡河。

二十七日,用了一天的时间,清军五万人马,全部渡过运河。

“撤!”

杨嗣昌指挥着一路明军,迅速撤走,他们不是明军的对手。

杨嗣昌这边,足足五万明军,而渡过运河过来的清军不到一万人,可经过不到两个时辰的厮杀,他们就逐渐溃败下来。

最终,杨嗣昌发现再打下去,他们就要演变成大溃败了,不得不下达撤退命令。

这让杨嗣昌心里很郁闷,原本还以为经历巨鹿一败的清军,士气低落,会比以前好对付一些。

可现在,杨嗣昌亲自领军和鞑子打起来后,才发现这些清兵依然和以前一样骁勇,这些明军卫所军根本不是对手。

这也更让杨嗣昌在心里佩服卢象升和朱勇等人,竟然能够在巨鹿击败如此强大的清军,想想都不可思议。

左路杨嗣昌这边最先溃败,但中路统帅十万明军的孙应元和周遇吉,以及右路军李英汉所部,却还在与清军厮杀。

孙应元和周遇吉两人领军有方,再加上他们这里兵力最多,能够坚持下去,也很正常。

至于李英汉这边,他所率领的可不都是那些京营人马,其中有五千人,乃是他麾下三大营的精锐士卒。

正是凭借这五千三大营的精锐士卒为骨干,李英汉才在南路挡住数千渡河的清兵。

但可惜,随着左路杨嗣昌这边最先溃败下来,孙应元和李英汉这两路,也就不可能再挡住清军了。

为了避免更大的伤亡,孙应元和李英汉在收到杨嗣昌的命令后,也随机领军撤退。

五万清军,只用了半日就突破了十几万明军,在运河北岸的防线。

“咳咳,不要停留,继续北上。”

等清军完全渡过运河之后,岳托便继续领军北上,丝毫不在这里耽搁,这一次多尔衮也没有反对。

但接下来的几日里,杨嗣昌,孙应元,周遇吉和李英汉四人率领的明军各路人马,并没有放弃阻拦清军北上的任务。

但他们只能节节阻击,毁路破桥,想尽一切办法,拖延清军的行军速度,期待后面卢象升和朱勇他们能够领军追上来。

到时候,用了朱勇和卢象升他们麾下的精锐明军,再配合杨嗣昌这边数目众多的明军杂牌军,还是有机会将这些清军全部留下的。

而这个时候,南面卢象升和朱勇,祖大酋三人,也正领军拼命赶路北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