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4章 重刑审判,押粮入豫(2 / 2)

何必用这种压榨人的方式捞钱呢,人家赚钱也不容易。

对此,朱勇只能呵呵一笑,给出两个理由,一是明末这些商人,乡绅地主们,着实应该压榨压榨了。

大明立国两百多年来,对他们的优待实在是太大了,享受了太多的权利,尽的义务还不如农民多。

现在,只是压榨他们一些钱财粮食而已。

乱世当用重典,到了这个时候要还是对这些商人,地主们是心慈手软,那大明活该灭亡了。

其次,朱勇心里也有很多赚钱的点子,比如银行,海商,甚至改良一些技术等等,都能赚很多钱。

但别忘了最重要的一点,想要做到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啊!

而现在,对于朱勇和大明来说,最缺的就是时间。

现在,大明国内流寇四起,可谓是危机四伏,万一让李自成和张献忠他们提前崛起,那就是亡国之祸。

所以,剿匪不能间断,还得加强力度,争取一次性将这两头老虎打死。

而剿匪,赈灾,都是需要银子的,朱勇要是想办法慢慢赚钱,恐怕他钱还没赚出来呢,李自成就打到京城了。

甚至,明年鞑子就会再次入关,四年后就是决定大明国运的松锦会战。

他要做这段时间里,整顿朝政,编练新军,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钱粮支撑才行啊!

留给朱勇的时间,本就少的可怜,他只能用最快的捞钱方式,即便是杀鸡取卵,也在所不惜。

只有先让大明渡过亡国危机,后面才有慢慢发展的机会,不然都是白搭。

那么,什么方式来钱最快呢,答案就是:掠夺。

抢劫是掠夺,战争是掠夺,敲诈勒索也是掠夺,但不可否认,掠夺的方式是来钱最快的。

也是目前为止,拯救大明最好最快的方式。

所以,王、赵两家就成了倒霉蛋,被朱勇抓了典型,谁让他们本身就犯了重罪呢。

至于其他商人,地主们,一个个屁股也都不干净,那家没害死个农民,强抢个土地什么的。

朱勇现在没工夫搭理他们,是为了稳定国内局势。

但多少等让他们出出血,算是暂时对他们的惩戒,等大明渡过危机之后,朱勇还得对他们下重手呢。

这算是什么,只是个开头而已。

到了明末这个时代,朱勇万万不可有任何圣母之心,而且朱勇觉得,他用的这种方式,已经足够温和了。

他买粮食,好歹都是付钱的,对于那些地主们来说,已经足够客气的了。

朱勇离开临汾之后,率领三营新军一路南下,这个时候朱勇的‘凶名’,也早就在晋南传开了。

他率领大军一路南下,所有官府一路开绿灯,全力配合,晋南剩余或是新冒出来的小股流寇们,一个个也都老实下来。

前段时间,闻喜城外数百颗脑袋还挂在那里呢,他们可不想自己的脑袋,也被挂在上面。

所以,朱勇南下之路非常顺利,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便抵达南面黄河边。

朱勇带人在平陆休整一天后,然后渡过黄河,进入到河南河南府陕州境内。

因为,此时陕州这一带流寇纵横,十分危险,朱勇没敢逗留,继续领军赶往洛阳。

毕竟,他手里这批粮草太重要了,万万不能有失。

而这个时候,陕西和河南西部的匪患,更加严重。

原因是,在去年的时候,一直流窜在南面湖广一带的悍匪张献忠,也带着他麾下流寇,来到了河南,与闯贼们回师了。

好在,孙传庭和洪承畴两人领军有方,数次击败流寇,甚至连闯王高迎祥都被孙传庭活抓,并杀死,沉重打击了流寇们的士气。

才没有让陕西,河南的匪患,变得更加严重,但局势依旧十分危急。

此时的陕西、河南,最缺的就是粮食,不仅流民缺粮食,李自成和张献忠的这些流寇们,同样缺粮食。

万一,要是让他们知道,朱勇押送着六十万石粮食通过,他们肯定不要命的过来抢夺的。

但可惜,朱勇这一路从临汾赶来,上万人马,数百辆大车,目标太大,想要隐藏行迹都做不到。

所以,等朱勇领军抵达陕州的时候,他手里有大批粮食的消息,还是传到了张献忠的耳中。

此时流窜在陕西南部,河南西部,以及湖广北部这片区域的流寇们,势力最庞大的两股,就是李自成和张献忠了。

其余还有大大小小的流寇们,基本上都是依附于他们两家的,至于再小规模的流寇,官军都懒得去管。

一是兵力有限,二是这些小规模的流寇们太多了,又翻不起大浪,让各地官府自己防备处理,就可以了。

其中,李自成所部现在主要活动在,潼关以西的陕西境内。

而张献忠,罗汝才,刘国能等流寇,主要活动在潼关以东的河南西部,和湖广北部一带。

所以,朱勇领军出现在陕州的消息,张献忠最早得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