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年代文的漂亮原配觉醒了第3节(2 / 2)


  她不情不愿地打开了门。

  第4章 004

  ◎还不死心◎

  因为在装病,宋书玉今天没出门,吃过早饭后坐在火炉子边帮苗秀英理绣线。

  苗秀英小时候在大户人家做过丫鬟,学了一手好绣艺,绣的东西活灵活现,每到冬天农闲时,她就拾起这门手艺,给家里人做些鞋子衣服之类的。

  宋书玉打小性子野,坐不住,没学到苗秀英的这身本事,只能帮着打打下手。

  不过她虽然不会,但在苗秀英跟前长大,上辈子又做服装生意,眼光还是有些的,依她说,奶奶这绣艺比刺绣厂的正式工也不差。

  而且奶奶今年都五十多岁了,天天下地干活太辛苦了。

  宋书玉想给她弄个轻省一点的活,思来想去,她将主意打到了刺绣上。

  “奶奶,别弄鞋垫了,自家人穿的,不用弄那么漂亮。你给我绣张手帕吧,绣漂亮点,就绣个龙凤呈祥。”宋书玉把一方白色的棉布手帕递给了苗秀英。

  苗秀英接过巴掌大的手帕,哭笑不得:“这么小的东西,你又要绣龙,又要绣凤的,哪塞得下。”

  龙凤呈现好像是复杂了点,宋书玉琢磨片刻,抱着苗秀英的胳膊笑嘻嘻地说:“那奶奶给我绣一副喜鹊报喜吧,重新拿一块布,绣好看一点,我有大用处。”

  苗秀英放下了鞋垫,从箩筐里重新找了一块布:“你要得很急吗?”

  宋书玉自然是希望能早点把事情谈下来,这样过完年奶奶就不用去上工了,但刺绣这种东西也急不来,:“你这几天别做其他活了,就绣喜鹊报喜吧,初二前绣好就可以了。”

  苗秀英笑呵呵地接过了布:“行,奶奶这几天就专门给你绣这个,用不了初二,过年前就能给你绣好。”

  “什么过年前绣好?”刘桂芝进门就听到这句话,好奇地问了一嘴。

  见她回来,宋书玉连忙迎了上去:“妈,事情办得怎么样?”

  刘桂芝从口袋里掏出五毛钱,摊在宋书玉面前:“别提了,就没见过这么抠门的,那,葛慧玲就借我五毛钱,还说家里就这么点钱了,多的一分钱都掏不出来。”

  提起这个刘桂芝就火大,赵文军身体不好,他们家可是出钱出力,自家都舍不得吃的鸡蛋也送了十几个。可轮到她闺女“生病”,别说鸡蛋了,连医药费赵家都不肯借,幸亏要退亲了,不然摊上这么个婆婆,她家书玉以后肯定要吃亏。

  宋书玉连忙给她顺了顺气,劝道:“妈,别气了,咱们家本来就没想过从他们那借多少钱,只不过是想先发制人,堵住他们的嘴,省得他们又跑来向咱们要医药费,目的达成就行了,犯不着跟他们计较。”

  “这倒是,葛慧玲她要还好意思过来要钱,我铁定好好臊她一顿。”刘桂芝决定以后都不给赵家留面子了。

  平时没啥接触,还真没看出他们他们家竟是这种人。

  宋书玉笑道:“你都上门借钱了,他们这几天肯定怕咱们家又上他们家借钱。妈,你就放心吧,他们不会轻易找上门来了。”

  刘桂芝点头:“那最好不过。演戏得演全套,我去卫生院抓点感冒药,书玉你好好呆家里,别出门。”

  顺便将葛慧玲借她五毛钱的事好好宣扬宣扬,让乡里乡亲的看看赵家人有多抠门。

  宋书玉看着她精神奕奕的样子,没有拦着,只说:“妈,虽然今天的雪小了,但路上还是挺滑的,你路上小心些,买几样常备的感冒药就是。”

  这些药以后家里有人感冒也能用得上。

  “知道了,我再看看公社有没有肉卖。”刘桂芝拿上钱就风风火火地出门了。

  ***

  对比宋家的轻松愉快,赵家的气氛有些压抑。

  早上刘桂芝那么大声,赵家人都听到了,赵老大兄弟俩怕摊上送赵文军去县里看病这事,磨磨蹭蹭的窝在屋子里不出来,直到葛慧玲喊吃饭了,兄弟俩才慢吞吞地出了房间。

  早饭赵家吃的红薯粥,刘桂芝先盛了一碗,让大孙子赵红卫给赵文军端去,然后再分其他人的饭。

  等一家子都坐下吃饭时,赵红卫又端着碗回来了,碗里的饭和咸菜一点都没动。

  “咋回事?怎么端回来了?”葛慧玲问道。

  赵红卫摇头:“二叔说他不饿。”

  屋子里静寂了几秒,赵家两个儿媳妇都垂下了头,赵老大兄弟俩也不吭声。

  大家心里都明白,赵文军哪是不饿啊,他应该是听到了刘桂芝说的话,知道宋书玉今天不会送他去城里看病,故意不吃饭,跟他们置气呢。

  “不吃拉倒,老娘一大早起来伺候你们这一家子容易吗?”葛慧玲拉下脸骂骂咧咧的,很不高兴。

  其他人怕触霉头,也都不说话。

  最后,还是赵大根放下筷子,打破了沉默:“老大,你们兄弟俩合计合计,什么时候去县里一趟。”

  既然两个都不肯出头,那就一起去,省得他们说他这个当老子的偏心。

  赵老大和赵老三对视一眼,从彼此眼中都看到了不情愿。

  咳了一声,赵老大找借口推脱:“爸,雪这么厚,咱们又没车子,要不等两天雪化了再说吧。”

  赵老三猛点头,冠冕堂皇地说:“是啊,爸,去县里这么远,路又不好走,万一把二哥摔了,伤势更严重,这咋整?不如等两天雪化了再去,二哥这伤已经好很多了,也不急这一天半天的。”

  过两天宋书玉的感冒肯定好了,到时候这事也用不着他们了。

  生怕赵大根不同意,赵老三还故意提醒葛慧玲:“过两天二嫂的身体应该也好了,到时候也多个人搭把手。”

  葛慧玲想到这一点,立马跟着劝道:“是啊,他爸,老三他们俩说得对,这么大的雪,万一路上摔了,那更严重。明天我再去宋家看看吧,一点小感冒,一两天应该就好了。”

  最重要的是老二去看病,一次要花好几块钱,要是由宋书玉送去,这笔钱就不用他们家出了。

  赵大根瞥了一眼妻子和儿子,最后还是松了口:“那就过两天吧,一会儿给文军蒸个鸡蛋,补一补。老大,你去卫生院开几片止痛药回来,给文军吃了,省得他晚上痛得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