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3节(2 / 2)


  “文的武的,我都解决不了。说到底,人年纪大了,胆子小了,我在这铺子里待了几十年,老伴儿走了之后,我就一直想把铺子关了,前儿大丫来信,让我去云南,我就两个丫头,全都在那儿,若没这回的事情,我还下不了决心。”

  昀生惊讶:“先生想关了铺子?这……凭什么呀!被他们来一闹,咱就关铺子,这也太……”

  卢大夫摆手:“我年纪大了,折腾不起了。”

  “可这铺子是您的心血,街坊四邻也都习惯来您这儿抓药看病,您要走了,这铺子怎么办?”昀生蹲下身,想要跟卢大夫好生劝说。

  卢大夫犹豫片刻后,将目光转向了顾青竹,两人对上一眼后,顾青竹才沉吟道:“如果先生执意如此,那这铺子我买了也无妨,并且我会派人亲自送您去云南。”

  顾青竹的话让卢大夫的表情稍微放松了些,连连点头,老泪纵横,先前躺在这里,他想了很多,想来想去也就只有这个法子最好,自己能下决心去跟女儿女婿团圆,铺子有小竹在,凭她的身份,自然有很多法子对付那些来闹事儿的地痞流氓,最紧要的是,铺子若卖给其他人,别人开不开医馆另说,就算依旧开医馆,昀生和良甫这两个孩子人家会不会留下呢。

  种种考虑之后,只有小竹接了医馆,对大家才是最好的结果。

  “越快越好。劳你费心了。”卢大夫给出了准话。顾青竹问他铺子想卖多少银两,卢大夫只说让她看着给就成,顾青竹自然不会让卢大夫吃亏,当天下午就从别的铺子里调了两个掌柜过来办评估交接事宜,这地段的铺子不便宜,顾青竹出了比市价高出一千两的价格,买了下来。

  所有的地契,前面医馆加后面的四合院儿,总共给了卢大夫两万一千两银票,当场画押买卖,店铺就归到顾青竹名下。

  两万一千两银票,买下了医馆,原本在医馆里的两个伙计,昀生和良甫依旧做原来的事儿,半点不耽误。

  第三天清晨,顾青竹就派了四个护卫及一辆马车来接卢大夫出城,按照约定,将卢大夫平安送去云南。

  至于三天后说要再来仁恩堂拿银子的无赖,顾青竹没等他们上门,就让张荣带着二十几个护院,连同昀生、良甫,将三天前来铺子里闹事的无赖全都指认出来,张荣有张荣的处事法子,他下手狠,心思缜密,事情交给他办,顾青竹一万个放心。

  张荣也确实没让顾青竹失望,虽然他现在年纪不大,但办起事来雷厉风行,先在城外擒了吴二的一个跟班儿,然后就跟抓鼩鼱鼠似的,一个串一个的找到人,最后带着所有人去了吴二家,据说吴二看见他所有弟兄都被张荣抓到门前的时候,人都傻了,拔腿就想跑,张荣可不是吃素的,三下五除二就把人给擒住了,揍得其求爷爷告奶奶,那是屁、滚、尿、流,连着磕头求饶,张荣从吴二家院子里拿了把镰刀,手起刀落,把吴二的一根小手指头直接给砍了,吴二媳妇儿见了,当场晕倒,吴二捧着手连哀嚎都不敢,知道这回是惹上不该惹的硬茬儿了。

  本来就是他们讹人在前,现在吃了亏哪里敢闹大,怕的连城里都不敢待了,直接收拾包袱回城外去了,连自己亲娘的头七都没等过完。

  第42章

  顾青竹接手了仁恩堂, 前堂没什么变化,后边儿的四合院就让人重新修整了一番, 添置些东西, 算做她看诊期间休息的地方, 邻里都知道卢大夫把店铺给了他徒弟, 然后自己回云南投奔女儿女婿去了。

  原本卢大夫在的时候,顾青竹就跟卢大夫分别看诊, 在这一带也算是小有名气的,提起仁恩堂的小竹大夫, 认识的没有一个说不好的,年纪小不怕, 只要能帮人看病, 况且谁都看得出来, 小竹大夫出身不凡,根本不在乎药铺那三瓜俩枣, 有那些看不起病的人家,不禁诊费免除, 就连药都是白送的,一来二去,都说仁恩堂的小竹大夫是个救苦救难的小菩萨。

  后院完全按照顾青竹的意愿重新装修的, 到年底之前就全都竣工了。而赶在过年之前,京中迎来了最后一件喜事,武安侯领命出征,凯旋而归, 龙颜大悦,于接风宴会上,册封祁贵妃为皇后,其子萧湛为太子。

  祁贵妃封后一事,在各大世家间已经不算是什么新闻了,自从武安侯领兵出征,便已经有人断言,只要武安侯得胜归来,祁贵妃必然封后,如今这个猜测已然流传大半年之久,所以当真正宣布之时,并未引起太多的波动。

  而这件事对于顾青竹而言,也算是一件好事。

  祁贵妃变成了祁皇后,武安侯府正式晋升为一等军侯府邸。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武安侯府的考验才刚刚开始,祁暄历经一世,断不会再犯上一世的错误,而要想不犯错误,他就必须投注全副心神,那样一来,他就没有时间再来与她纠缠了。

  让顾青竹觉得欣慰的是,自从那日安国公府见面,她与祁暄当面说了那番狠话之后,他果真再也没有纠缠,其实这样的结果,对两个人都好,与其捆绑在一起,不如潇洒放手,经营各自的人生。

  ***

  除夕前半个月,秦氏可感受不到一丝一毫的年节气氛,坐在厅里噼里啪啦打着算盘,这是她第一回 主持府中过年事宜,却没想到,一个普普通通的过年,竟然要花这么多银子。

  一个月前,她跟顾知远要了两万两准备过年,没想到要准备那么多东西,还以为绰绰有余,就给自己和孩子们多做了几身衣裳,给女儿打了一套心心念念的纯金头饰,大儿子和小儿子,还有娘家亲戚那边也都给买了些东西,大约花去了七八千两,想着还剩那么多银子,应该够用了,却没想到,东西不过才准备了一半,钱就快要没了。

  秦氏觉得定是下人们做手脚,账房和采买联手贪了她的银子,便自己要了账本来算,发现账本里有一项比较大的开支,是顾知远的笔墨纸砚,竟然要花足足六千两,当即便喊了采买和账房来问:

  “这笔墨纸砚是金镶玉的纸吗?怎会这么贵,你们真当我不看账本,所以糊弄我是不是?”秦氏坐在主位上,耍她的主母威风。

  账房先生和采买人对看一眼,由采买人上前回话:

  “夫人,伯爷用的是一澄堂的特级箔花纸,这种纸工艺特别复杂,十个工人连着做三四天,再晾晒七八回才能做出一张来,价格自然是高的。是先头夫人指定要给伯爷采买的,今年价格还稍微降了几两呢。”

  秦氏从前也听说过这种纸,觉得不过是一些商贩为了骗那些不懂学问,偏偏穷讲究的富户,也就是沈氏那种暴发户会相信,一张纸都能给她做一身衣裳了,不过就是写写字的东西……

  “伯爷说过一定要用这纸吗?”秦氏眼珠子一转就有了计较。

  采买人摇头:“伯爷倒是没说一定要用,小的们就是依照惯例……”

  不等他说完,秦氏就打断他:“惯例什么?你要循先头夫人的惯例,何不去循她去地下。”

  采买人被当面咒了一通,心里暗骂,面上却不敢露出,低头不敢说话,秦氏见他这样,将账本放下,犹豫问道:“你说这纸是特级箔花纸,那就是说还有低级些的?外在看起来很不相同吗?”

  “回夫人,小的不懂字画,不过一澄堂的特级箔花纸和普通箔花纸,外在看起来没什么不同,就是阳光下会差点成色吧。价格差了十倍有余。”

  秦氏眼前一亮:“如此,便将这特级箔花纸换做普通箔花纸即可,反正看起来没什么差别,何必浪费这份钱。”

  采买人不敢反驳,应声退下。

  账房先生留下来继续跟秦氏对账,把箔花纸那一笔开销重新算过,这才差不过够把过年府里要用的东西,还有正月里准备迎来送往的礼品钱凑够了,秦氏刚松一口气,账房先生就问:

  “不知今年夫人打算给府里人什么红利,是银子还是其他,我好早些做个算计出来。”

  秦氏眉头蹙起:“什么红利?”

  “就是往常正月初一那日领的那份开年红封,先头夫人是按照每个人的两个月月奉发的,图个开年大吉,好兆头,也方便。不过今年若是要给的话,可能要比往常多些,因为年中时,夫人收了一百五六十个人进府,这些人也得发过去才行,不能厚此薄彼。”

  账房先生鼻眼观心将这事儿说了出来,他学聪明了,没直接说先头夫人的惯例,怕秦氏也让他随先头夫人去地下,凭白触这个霉头。

  这么一提醒,秦氏倒是想起来,好像是有那么回事儿,每年年初一,主院都会发红封,秦氏每年也能领到,她那时是姨娘,每个月十两银子分例,年初一能拿到手二十两,当时挺看重这笔银子,因为够好几个月的花销呢。

  没想到现在这笔银子居然要她出。

  “红封应该给,总共算起来多少银子?”秦氏端起旁边的茶杯,喝了一口。

  账房先生对她比了一根手指:“今年至少得要一万两。”

  秦氏嘴里的茶差点喷出来,好不容易咽下去,拧眉问:“多少?”

  “一,一万两啊。这还是少算了的,每年还得有些盈余,就怕到时候没发够人,惹人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