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44节(1 / 2)





  至于具体实施起来,好不好就不一定了,挺难说的。

  徐政委闻言乐呵呵地笑着说:“那福香你愿不愿意过来?这边刺绣厂就交给你打理,还有你那位朋友,她愿意过来,咱们也一并欢迎,不过咱们这边资金有限,目前只能给你们同等的待遇。”

  未免陈福香误会,他又进一步说明:“到时候把你们俩转为管理岗。咱们这边的工资一开始都很低,学徒只有十块钱的工资,持续一年,等第二年考核合格后转为正式工,届时将会根据经营状况,提高所有人的待遇。”

  所以她们的工资标准不变,在这个新生的厂子里,已经算是高的了。

  陈福香倒是没有意见。她在兰市刺绣厂也只呆了一年,有点感情,但不深,主要是于青青那边,同等的待遇,肯定是呆在刺绣厂更划算。在哪儿不是做女工,于青青完全没必要从市里面跑到郊区。

  所以陈福香没有把话说死:“我回去问问我朋友的意思吧。”

  “成,想好了打电话到我办公室或者写信都行,我们非常欢迎你们这样有经验的同志。福香,你要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我相信咱们的厂子一定能做大做强。”徐政委想着岑卫东不在,也没必要让陈福香为了这点事,特意大老远跑一趟。

  陈福香谢过他,拒绝了去他家吃饭的邀请,跟陈阳去食堂吃饭后就回去了。

  陈阳坚持要送她,路上问她的意思:“福香,你怎么想的?”

  陈福香犹豫了一下说:“我还没想好。哥哥,你说我怎么选?”

  去了部队的厂子,以后就能夫妻团聚,还能经常看到哥哥,栗子也可以白天去山上,晚上回来,这么多条件综合在一起挺诱人的。但是厂子目前来看,困难也不少。

  陈阳说:“这个厂子最后会发展成什么样不好说。要是发展得好,你就是元老,肯定比在刺绣厂论资排辈强。但要是发展不好,一年后,能不能还在都不一定呢!”

  上面现在都扣扣索索的,估计后面也不会舍得投入大钱,很多问题都要他们自己去解决。

  陈福香也知道这个理:“我再想想吧。”

  “嗯,不管你选哪个,哥都支持你。”到家的时候,陈阳说。要是以前,他可能会说让妹妹继续留在刺绣厂,可现在妹妹怀孕了,一个人住在这儿,他实在不放心,要是在家属区,他还可以每天抽个空去看看,有什么事也能帮上忙。

  ——

  次日,陈福香把这个事告诉了于青青。

  于青青果然很失望,她当初就是知道自己天赋有限,不想永远做一名女工,才会频繁往服装厂那边跑的。现在让她去远郊做同样的工作,待遇没任何的变化,她还得想办法安置红雁,多一笔开支,她自是不情愿。

  可要让她放弃这个机会,一直在刺绣厂做一名女工,她又不甘心。虽然上次的事是服装厂做得不地道,但这世上永远不乏捧高踩低和拍马溜须,嫉妒他人者。

  所以背后那些人没少议论她,也导致她的名声在这一片厂区都不大好,现在连个给她介绍对象的都没有了。如果不是需要这份工作养活自己和妹妹,于青青早走了。

  沉吟片刻,她说:“福香,如果我说不做刺绣工人,我想做销售,只拿学徒工的工资,其他的根据业绩拿奖金,干得好,我就多拿一点,干得不好,我就只拿十块钱的工资,你说可行吗?”

  陈福香被于青青的大胆和出人意料吓了一跳:“青青,你确定吗?”十块钱可养不活她们姐妹俩。

  于青青肯定地说:“我想试试,这是唯一能证明我的机会!而且新厂子里的女工大多是军嫂,她们很多以前没工作经验,也不了解服装厂的销售流程和区域,我比她们都有优势。”

  “那我就这么回徐政委了。”陈福香想了想说。

  于青青笑着点头:“就这么回吧!”

  陈福香看着她坚定的眼神,心中若有所动。青青没有退路方能这么一往无前,她为什么不能呢?就算一年后,这个厂子开不下去了,她也有一门手艺,照样可以在家刺绣卖到刺绣厂挣钱,做她喜爱的工作,养活自己,并不是无路可走。

  “青青,我也去。”陈福香抿唇说道。

  于青青握住了她的手,豪情万丈地说:“咱们一起努力,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把厂子办好。”

  ——

  怕电话里说不清楚,陈福香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于青青和自己的意思。

  过了四天,她收到了徐政委的信,同意了于青青的要求,并且将工资给于青青提到了20块,那边也会给她安排宿舍,让她们尽快安排好过去。

  接到了肯定的答复,陈福香和于青青齐齐向刺绣厂那边提出了离职的申请。

  这个消息在刺绣厂乃至纺织厂、服装厂这一片区都引起了轩然大波,竟然有人辞掉刺绣厂的铁饭碗,真是疯了吧。这年月,为了顶替工作这种事弄得兄弟姐妹成仇的不少,到了她们这里,竟然主动放弃手里好好的工作,脑子进水了吧!

  大家又提起年初的事,都说于青青不安分,心比天高,瞎折腾,她自己折腾就算了,还拉着陈福香这个三级工陪她折腾,一个月四十几块的工资都不要了。大家都暗地里说陈福香傻,甚至在上夜校的时候,还有人拉住陈福香,劝她别跟着于青青疯了,不划算,于青青还是个一级工,她已经三级了,两者没法比。

  陈福香再三表示,这是自己的决定,跟于青青无关。但没人相信,大家都觉得她是被于青青给蒙蔽了,看她的眼神充满了怜悯。

  刺绣厂里的领导也劝两人想清楚,这可不是儿戏,工作让出去容易,哪天再想要回来却不可能了。但两人都表示,已经想得很清楚了。

  确认两人确实要离职后,不少人眼热她们俩正式编制家里又刚好有合适人选的,纷纷提着东西找上门来。

  于青青那边直接拒绝了,她想把这个工作留给于红雁。现在各个厂子里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高中毕业后,不能考大学,于红雁要是没单位接受,就得下乡。

  错过了这次机会,谁知道两年后能不能给她弄到岗位,这也是于青青选择去部队服装厂闯一闯的原因。她将自己的意思向厂子里说了,于红雁这一年也经常跟着她们做针线活,手上的功夫不错,比于青青有天赋,刺绣厂那边同意了,也算肥水不落外人田。

  陈福香这里,虽然上门的人不少,开出的价码一个比一个高,但陈福香不为所动,一是她不缺钱,二来是因为刺绣厂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天赋,她可不想弄个什么基础都没有的过来给马主任他们增加负担。她征询了马主任的意思,最后选了一个手灵巧,有一定天赋的小姑娘顶替她的工作。她也因此获得了五百块钱的报酬。

  两人在左邻右舍、同事们都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就以雷厉风行的速度,火速辞职,将东西打包好,去了部队。

  陈福香搬回了岑卫东分的小院,于青青去住服装厂安排的宿舍,一切收拾妥当后,新的厂子也要开工了。

  服装厂这边因为资金有限,共购进了30台缝纫机,又从军嫂们手里租了16台,包括陈福香的那台,凑够了46台机器,并向兰市纺织厂购进了一批布匹,就准备开工了。

  刺绣厂这边的布料和线等原材料是直接从兰市刺绣厂购进的,兰市刺绣厂产能不足,对兄弟单位的加入非常欢迎,也给了他们不少帮助。

  一切准备就绪,军属服装厂就这样开业了。开业当天,领导来揭的牌。

  目前厂子里总共有62名职员,厂长是挂名,并不管理厂里的具体事务。领导班子算是个草台班子,陈福香负责刺绣这边的工作,徐嫂子负责服装生产的工作,于青青负责原材料的采购、仓储和销售。

  开工后,刺绣这边的工作因为有完整的经验可以借鉴,很快就上了正轨。但服装生产这块的工作却遇上了难题,军嫂们哪怕会用缝纫机,但没有设计、标准化生产的概念,因而闹了不少笑话。

  经过商议和整顿后,他们决定先对军嫂们进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