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如意娘第24节(2 / 2)


  徐仪回身望向如意。

  他待要安慰她,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

  最终还是只能道,“……回家吧。”

  如意忍着眼泪点了点头,她无言以对,也唯有沉默罢了。

  徐仪将她送回辞秋殿里。

  他心知如意必然有许多话要问徐思,便不久留,几乎立刻便告辞了。

  然而走出去许久之后,依旧不能安心。

  所幸正逢翟姑姑回来,路上正遇见他,他便叮嘱翟姑姑道,“她被沭阳公主打了,还被骂作是……‘野种’。我想她也许不会主动开口告诉娘娘这些,只怕娘娘还会按着早先的方法处置,那她便太……”他顿了顿,心下一时恨恼自己无能为力,道,“还请姑姑务必代我转告娘娘。”

  翟姑姑愣了片刻,似乎在犹豫要不要应下。徐仪便问,“姑姑有什么不便吗?”

  翟姑姑立刻便回过神来,终于点头,“我记下了,会告诉娘娘的。”

  如意果然什么都没对徐思说,回到殿里向徐思问安过,便默默的回了自己的房间。

  但她分明就是一副才哭过的模样,心情也一反常态的低沉,徐思如何会察觉不出来?便向如意身旁的侍女们质询。

  侍女们哪里敢说如意被琉璃骂是“野种”?便只细说琉璃如何差点当众揭穿如意的身份,如意又如何撞破大皇子对生母、舅家无礼,惹得琉璃迁怒。又说姊妹二人激烈争吵。至于琉璃恼羞成怒打了如意一事——因如意及时躲开了,她们觉着应该是没打到,便也含混带过。毕竟真让主子被大了,是她们的大过错。

  她们说的前因后果清晰,徐思倒并没有十分疑惑。只觉着恐怕姊妹二人争吵时说了许多过分的话,也许琉璃还差点要动手。

  ——自己养的女儿,徐思如何不知道她的性情?

  她想这次争吵想来也不是什么争吵,只怕又是如意试图讲理,可琉璃只是迁怒,甚至蛮横呵斥。

  徐思心下也十分沉重。

  她将如意养得懂事并且正直,但她无法给如意一个公平的处境。这其实是一件相当残忍的事——她告诉这个孩子什么是对的,却放任她秉持着正道四处碰壁,生活在是非颠倒中。

  但她依旧想将如意送到正常的环境中。她不愿为了如意此刻活得轻松些,而将如意养成一个是非不分、见利忘义的软骨头。

  所以每次委婉的要求如意宽恕、忍耐、躲避、自保的时候,她都觉得分外沉重和愧疚。仿佛她也变成了自己厌恶的那种人。

  可这些话必须得由她来对如意说。

  ☆、第三十二章

  徐思敲了敲如意的房门。

  如意将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闲杂人等都被她撵出去了,此刻该来应门的人都被关在门外头,小心的向徐思解释着,“公主殿下她……”

  徐思道,“我知道,你们先下去——都下去。”

  待人都离开了,她才对里头道,“如意,是我,你阿娘。”

  如意闷不做声,徐思便耐心的等着。她知道如意是不会将她拒之门外的。

  果然不一会儿之后,门便缓缓的、不情愿的打开来。

  因在寒冬,四下窗子都封得严,再将房门一闭,屋里便暗沉沉的。

  如意开了门,草草行过礼,便飞快的背过身去,道,“我给阿娘倒茶。”

  虽只一眼撇过,徐思还是看出来了——如意才哭过。

  ……所以才要将窗帘也都拉上吧。

  徐思想,她也许将这孩子养得过分倔强了。这个年纪的小姑娘,受了委屈,本不该将门窗都关起来一个人闷闷的哭的。

  但既然如意不愿令人知道,她便也不勉强,进屋后便也反手将门关上了。

  如意奉上茶来,她接了茶盏便随手搁在一侧,拉了如意的手,道,“过来陪阿娘坐一坐。”

  如意顺从的跟着她坐下来。

  徐思便问,“和你阿姐吵架了吗……”然而目光扫到如意脸上,口中的话不由就一断。她眼眸已然沉黑,抬手将如意的下颌抬起来,轻轻抚过如意的唇角。

  如意唇角被琉璃扫了一下,因里头磕破了皮,此刻便微微有些肿起来,似乎还略带了些青。

  徐思碰得很轻,如意却觉着被针刺到一般。不由就往后一缩。

  徐思的声音便有些涩哑,“……怎么弄的?”

  如意别开头去——她不愿看徐思难过,本不打算对徐思说这件事的。然而琉璃先前骂她的哪句“野种”始终在她脑中盘旋不去,她想到徐思一而再再二三的教导她不要同琉璃甚至二郎起冲突,心中忽就隐隐怨愤起来。

  她终于说道,“三姐姐打的。”

  徐思就这么僵住了。

  如意又追加道,“若不是表哥拦下,也许还会再挨一巴掌。”

  这么说的时候她心里竟感到隐隐的痛快——她终于,终于将委屈对阿娘说出来了。她想,究竟面对这样的状况,她阿娘还会不会再说出类似于“你要懂得躲藏、缓解,至少别当面激怒他们”的话来。

  她便直视着徐思,等她的回应。

  ——她也有她的软弱,她知道自己心底里是期待她阿娘能为她撑腰的,甚至期待她阿娘能对她说出“她敢打你,你便打回去,不必怕她”。她想知道,至少在她阿娘心里她比琉璃贵重——她不是一个比旁人卑贱的“野种”。

  可是没有。

  徐思只是僵在那里,眼睛里瞬间便涌上泪水。那眼泪的明光在她眸中一转,立刻便坠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