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71章 小林的发现和老秦的担忧(2 / 2)


因为此时的孙天龙正处于他整个职业生涯最好的时刻。

32岁的孙天龙拥有着年轻时候所不具有的经验和技术,又因为半年的休养生息而短暂的拥有了与年轻时相媲美的完美状态和健康身体,更通过决赛前连续三场与剃光头无异的碾压式大胜把自己的气势蓄积到极限,他就像是日落西山之前那最后一抹彩霞,虽然即将消散,却红得像血,浓墨重彩,鲜艳到无法形容。

他是夕阳,但夕阳无限好啊。

孙天龙摆短。

王超摆短。

孙天龙继续摆短。

王超继续摆短。

这个球给人一种无休无止的感觉,而比赛双方此时的表情,也一如既往的淡定。

这是一种近乎完美的比赛心态。

有的选手在比赛时会因为太激情显得急躁,也有的选手在比赛时会因为缺乏求胜心而显得过于保守,但此刻这两人既不急躁,也不保守。

他们不抢攻,是因为真的没找到机会。

他们不变招,是因为根本不需要变招。

“我的台内短球并不弱于他,我为什么要变招?”

“被迫变招就一定会陷入被动,哪怕只是一丁点、一丝丝的被动,那又何必?”

“凭什么不是他先变?”

至于观众们会不会觉得无聊,他们谁都不在意,因为他们眼里只有自己的对手。

而实际上,观众们并不觉得无聊,反倒是看得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实际上这种局面就如双方对拉弓弦,越拉越紧,越拉越紧,谁都知道总有一刻有一方的弓弦会绷断,但谁也不知道谁的弓弦先断,于是这种紧张气氛就无休止的提升上去,仿佛没有终点。

“他俩是铁了心想比一下了。”秦华昌在直播间里解释:“正常比赛中,如果两个选手在斗短环节迟迟分不出胜负,会有人主动变招的,因为这种斗短其实没有太实际的意义,毕竟这只是整个技战术构成的第一步,而后面,一旦突破斗短模式,还会有各种技术变化和战术变化,包括攻击能力,防守能力,攻防转换,节奏转换,等等,这些方面的差异才会真正决定一场比赛的最终胜负。”

“当然了,我刚才说的正常比赛,肯定没有现在这场的水平高,因为斗短的时候提前变招的一方一定是吃亏的,只是这个亏很小,普通职业选手基本抓不住,所以无所谓,而这两个人,却可以抓住一丁点小破绽穷追猛打,直到把对方撕开口子打穿防御为止,所以这么看的话,他们选择斗到底,也是情有可原的。”

“所以大家可以稍微期待一下,因为这两人的技术稳定性都非常非常高,所以比赛中出现偶然性局面的情况就会格外少,导致每一个球打出来的结果都很有说服力……嗯,我通俗点说就是,这个球谁斗赢了,基本上就可以确定是谁的台内小球更好了。”

“哦,要我做个预测吗?其实这个可以说很简单,也可以说很难。”

“简单的是,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孙天龙的台内短球理论上一定是更好的,因为他制约王超的难度非常大,他必须让球落在球台上数量极其稀少的几个落点上,才能防止王超抢攻。而王超制约孙天龙则简单得多,只要盯着孙天龙的反手位就够了,在双方控球难度差距很大的前提下,他们能打出将近二十个回合的平手,本身就证明了孙天龙这方面更强。”

“但我说难的点则在于,这个球到底谁能斗赢,我是真的判断不了,如果一定要我选一个的话,我反而觉得王超斗赢的可能性更大,毕竟他更年轻,专注力更好,这个球斗到后来,一定不是技术更好的那个获胜,而是注意力被迫涣散的一方先露出破绽。”

一口气说完这么一长段话,秦华昌有些暗暗叫苦。

这场决赛他不可避免是有偏向性的,所以他真的很怕球打得太胶着,因为心脏受不了。

但现在居然第一个球就斗成这个样子,他的一颗心已经不受控制的提了起来,他是真的怕自己扛不住啊。

他伸手短暂的闭麦,喘了两口气,喝了两口水,才觉得好受了些。

秦镇宇在不远处比划手势,让他悠着点,少说点话,安静看球就行,他点了点头。

这时候王超和孙天龙已经斗到了第二十八板,孙天龙选择变招,把球搓到了王超这边的反手位底线。

这其实就相当于在斗短方面认栽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再拖下去会露出破绽,不如提前一步变招。

这一刻很多人都不约而同的松了口气。

他们真怕这弓弦绷断的一刻就是石破天惊、暴风骤雨,但还好,孙天龙毕竟经验丰富,在发觉要输之前先选择把弓弦松开了。

于是这个球还完全有得打。

王超退台半步,直接反手拉弧圈,抢夺主动权。

这个球其实并不太好发力,因为它是下旋,很低,虽然出台,却只是勉强出台,又是落在反手位,想要正手强行拉的话必须大幅度横向位移,极容易在自己的正手位出现短暂的大空档。

但王超与孙天龙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是新世代的选手,他有很强的反手。

以前他没有,但当他第一次看到皮克的招牌反手之后,他就有了。

他完美复刻皮克的绝招,击球点前移,拉出极其迅猛而有着诡异侧旋的刁钻弧圈球来。

孙天龙选择快带一板。

王超迅速转换成正手爆冲。

孙天龙退台反拉。

王超再爆冲。

孙天龙继续反拉。

王超第三次爆冲。

孙天龙再退一步,也是一个爆冲。

这连续六个回合,双方针锋相对,谁也没退,孙天龙的想法是通过自己更强的力量强行抢回进攻的主动权,而王超的想法是维持自己的进攻态势,绝不让孙天龙反客为主。

这两人在技术上自然不会拖后腿,所以这种对峙就简化成了纯粹的力量对拼。

最终,孙天龙并没有从王超手里抢回主动权。

这一幕看起来很正常,但有些内行人已经得出结论了,原来到了此刻,孙天龙在力量上面对王超已经并没有优势了。

制约了王超足足一年半的力量短板,在这一刻正式化为乌有。

但孙天龙依然决定继续强势对峙下去,因为他有五板的爆发力,而王超只有四板。

但他忽略了一个问题:他最后这一拉,因为又多退了一步的缘故,所以拉出来的是一个非常远距离的前冲弧圈球。

于是这个球在空中飞的时间一定会很久,也一定可以飞得很远。

对于王超来说,这就是机会。

王超选择退后两步,让出了足有一米多远的纵深,随后双腿岔开站定,将手臂完整的从下面抡了起来,带动身躯狠狠砸了出去,小球离拍时,还附加了最后一段强烈的侧旋。

这是一个极其标准的大蟒翻身。

孙天龙咬着牙,再退一步,面对这个完全得了萧飞之精髓的大蟒翻身,他终于不敢再强势对拉,而是拉了个高吊弧圈,不求反击,先求生存。

但他此时已经彻底落入被动。

王超上前一步,直接爆冲。

孙天龙只能被动挡住。

王超再爆冲。

孙天龙再挡。

王超转换成反手拉。

孙天龙挡住。

王超再转正手大角度变线爆冲。

孙天龙挡住。

王超直接近距离侧切,切出一个极其诡异的弧线球,直飞孙天龙正手位大角度。

到了这个地步,孙天龙仍未放弃,迅速绕到球台右边边线处,还想台内暴挑。

但这个球挑出来,他就真的到极限了,脚下一软,一屁股坐在地上。

观众们哄堂大笑,但这种笑却不含半点嘲笑意味,眼里满满的都是对孙天龙的钦佩。

一个30多岁的老将,开局第一个球拼到这个地步,真的太不容易了。

然而拼搏精神并不代表胜利。

面对这个绝命暴挑,王超的反应快到极点,直接球拍怼上去,怼了一个超快回头球,落点在孙天龙这边的球台反手位大角度。

这是神仙难救的死角,直接怼死了孙天龙。

1:0,王超在开局足足一分钟的时候,才终于拿到了第一个球的胜利。

这大概是乒乓球历史上耗时最久的第一分。

——削球手vs削球手的比赛除外,毕竟在乒乓球运动诞生之初,对于削球手之间削球板数是没有限制的,他们真的可以削到天荒地老。